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工研院要闻

南方日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海归博士进驻东莞倍增试点企业广东思谷,首谈留莞博士背后的故事

来源: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10-12 阅读:

华中科大工研院

 | 科技创新 | 技术服务 | 产业孵化 | 人才培养|

新制造新未来

 

在中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市场的背景下,国外企业掌握和垄断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他与其团队却在东莞实现了另一种突破,通过创新发展,让高大上的技术跟东莞的产业联姻,研发出了“接地气”的产品。

他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海归博士,现任广东思谷首席研发工程师;他是东莞市第六批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也是推动东莞转型升级的“博士军团”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思谷投入研究基于地磁感知的室内定位导航传感器”、“变频式多目标涡流传感器设计”等专项项目,计划将研发产品实现产业化……

是什么让他留在了思谷?在东莞倍增试点企业广东思谷中发展,他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倍增产值?今次,他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说出了留莞博士“背后的故事”。

 

节选自南方日报

 

 

在东莞倍增试点企业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台机器正模拟飞机发动机的薄壁圆盘高速运转,一款微小圆柱形传感器只需稍稍靠近,便能非接触式准确测量出其厚度,实现加工检测一体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这款变频式传感器的设计、研发是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海归博士、现任思谷智能首席研发工程师王东海负责。


王东海在思谷智能的研发室进行传感器的研究

王东海是东莞市第六批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也是推动东莞转型升级的“博士军团”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东莞正不断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加大倍增试点企业骨干人才的补助力度等政策,让广大高端人才在东莞创新创业、实现个人价值,点燃东莞创新驱动的引擎,实现共赢发展。

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好比金字塔,处于塔尖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这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愿意落户东莞,他们的到来为东莞的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他们与东莞之间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本期,我们试图了解他们和东莞擦出的新火花。

 

博士带来的前沿技术

在封闭的房间里,即使信号极度微弱,装有传感产品的机器人都能准确探测到精准方位,在其“脑袋”里形成全新的位置地图,并进行室内定位……这是由王东海团队通过传感技术、磁导航技术与定位算法相结合研发出来的“室内磁导航定位系统”。

“回国后,我发现国内尚没有一项技术可以应用在室内弱信号场景,可预见这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和发展空间,于是我运用在国外学习到的技术和算法,把它们融合到产品研发中。”王东海说:“在研发的一年时间里,公司创造条件让我带领整个团队昼夜不分地研究,不断地试验新的算法,仅代码就写了近10万行。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被我们研发出来了。”

王东海谈道:“如今这项技术已趋于成熟,研发出的产品也相当稳定了,可以运用在机器人定位等领域。最近公司也在计划将该产品实现产业化。”

在中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市场的背景下,国外企业掌握和垄断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由于国内设备在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瓶颈,华为、OPPO、vivo等都会大规模采用国外设备。但是广东思谷的王东海及其团队却在东莞实现了另一种突破,通过创新发展,让高大上的技术跟东莞的产业联姻,王东海及其团队研发出了“接地气”的产品。

 

在莞圆梦“产业化”

王东海回国源于其博士导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李国民。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东海得知李国民参与创办了以新型感知技术为核心的广东思谷专门从事智能制造感知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这是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一种创新路径。

与李国民的一番谈话,改变了王东海的想法,从美国回到国内,来到东莞松山湖。“在美国,科研等实验环境很好,但是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是做出产品,为社会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多写几篇论文,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搞科研的人经常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探索未知”,这需要他们练就一个很强的本领,就是“看得见未来”,至少“看得见未来的方向”。王东海觉得看见了自己在美国的“未来”——上面有一层触手可及的“天花板”。

王东海发现,作为在美国的异乡人,其创业的体制、创业的环境都不太具备,将科研技术产业化的需求并不旺盛。一是,在美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大科学装置平台;二是,没有思谷智能提供如今这么兵强马壮的团队,无法想象在美国再往前走一步是什么样;三是,思谷智能作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为自己的科研作品转化为商业产品提供了丰富经验。

“相反,在国内有广阔的应用需求,尤其东莞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以前的投资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正引领东莞的产业发展,正需要大量的前沿科研成果导入产业。这是我们海归博士大显身手的机会。”王东海说。

 

市场广阔吸引高端人才

倍增试点企业骨干人才的资助申报启动,符合条件的人才不仅每月能领到2000元的住房补贴,还有机会领到最高百万元的骨干人才地方贡献奖励。”这是东莞日前出台的对高端人才的资金补助政策。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以加工制造业发家的“世界工厂”,东莞一方面在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比如制鞋、制衣等行业,另一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极。在这个过程中,高端人才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的“核动力”。

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统计,目前,东莞人才总量已突破130万,各类高端人才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其中高层次人才数量累计达到7.8万人,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一直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今年新增3名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累计6名);新增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累计29名)。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累计达到69家,位居全省第四。

眼下,东莞正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招引人才。除了资金补贴外,“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每年都会来东莞驻点工作,44名博士组成的“博士军团”共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77项,多名驻点博士与东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可见,东莞对博士的吸引力逐渐凸显。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赵雷博士毕业后意向到易事特当博士后;巨冈机械工业与西安交通大学杨磊、靳文平两名博士所在的机械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东莞中子科技、广东正业科技、国云科技、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都意向继续与驻点的博士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广东思谷相关负责人认为,博士们陆续来莞创新创业的原因,首先是东莞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一批龙头企业用户,有利于先进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其次,东莞推出的宽松产业政策和“一事一议”的服务环境,适合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再次,创新型企业不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机制灵活,能够为真正活跃在产业技术前沿的人才提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撑。

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说,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条、政府宽松的政策服务,这些对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东莞广阔的产业需求、市场需求吸引高端人才进来,比较适合年轻人在此创新创业,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看来,深圳、广州等一线大城市人才较为饱满,而毗邻的东莞,高端人才较为稀缺。如今正值东莞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博士集聚东莞,既可以推动东莞转型,又可以推动东莞人才升级。

【策划】靳延明

【统筹】郭文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